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潛龍勿用

夢境濱鱷(Litorosuchus somnii)是主龍形類(Archosauriformes)的一員,但牠獨特的解剖特徵卻又無法歸類於目前已知的任何演化支當中。濱鱷出土於中國雲南富源縣的法郎組(Falang Formation),在2億4000萬年前的三疊紀,此處充斥著由石灰岩組成的沿岸、緊臨海濱。除了濱鱷以外,不少諸如:貴州龍(Keichousaurus)、安順龍(Anshunsaurus)等半水生動物的化石出土於此。
優游在水中的夢境濱鱷。Credit: Fabrizio De Rossi.

濱鱷的體型不算太大,大約2公尺左右。牠的四肢具有蹼、鼻腔開口朝上、寬闊的肩胛骨,且尾巴極度的長,幾乎占了身體總長度的60%,這些都是水下適應的典型特徵。濱鱷的生活方式很可能類似植龍(Phytosauria)和現今的鱷魚,他們都具有較長的吻部與尖錐狀的牙齒。不過相較於鱷魚和植龍,濱鱷還有些與眾不同的特色:牠還長有像吸血鬼一般怪異的獠牙。此外,濱鱷的脖子相對得長,身上還覆蓋有類似鱷魚的骨板。
石灰岩板上的濱鱷骨骼,注意頸部類似鱷魚骨板以及獨特的獠牙。Credit: Li, C. et al.

在二疊紀與三疊紀的大滅絕事件後,大量的主龍形類開始快速的演化,並征服了大多數的陸域生態系。生存於北美洲的范克里夫鱷(Vancleavea)是目前已知與濱鱷最接近的物種,這兩種動物都生存於類似的濱水地帶,並且享有不少共同的解剖特徵,例如那個參差不齊的獠牙與長而纖細的頸部,雖然范克里夫鱷的吻部明顯要比濱鱷短得多。

在漫長演化的過程中,濱鱷與范克里夫鱷以降的主龍形類演化支也多次演化過水下適應的特殊性狀,除了最廣為人知的鱷魚和植龍以外,黔鱷(Qianosuchus)、原鱷龍類(Proterochampsid)身上也都反覆出現過,由此顯示了此一類群動物在演化上的高度可塑性,也難怪他們能夠成為演化上最成功的一類陸棲生物。


References:

Li, C. et al. (2016). A new armored archosauriform (Diapsida: Archosauromorpha) from the marine Middle Triassic of China,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 diverse life styles of archosauriforms prior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Archosauria. The Nature of Science (Naturwissenschaften). 103 (95). doi:10.1007/s00114-016-1418-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