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中的恐龍尾巴。Credit: Xing Lida. |
雖然過去已經不少化石證據明確的顯示了帶羽毛恐龍各式的羽毛與其型態,但是能夠如此完整的被保存在琥珀之中仍是史上頭一遭。這件名為「DIP-V-15103」琥珀標本出土於緬甸克欽邦(Kachin)胡康河谷的一處礦坑,胡康在緬甸語中意旨為「魔鬼居住的地方」,此處同時也是琥珀與翡翠原料出產的重鎮。可惜好景不常,現在當地的武裝團體克欽獨立軍(Kachin Independence Army, KIA)與緬甸政府軍激烈的交戰中,局勢仍動盪不安。
就在今年稍早,他的研究團隊才從同一批標本中描述了另外兩個帶有白堊紀鳥類翅膀的琥珀標本。邢立達給這件帶有恐龍尾巴的DIP-V-15103標本起了一個綽號「艾娃」(Eva),以獻給他的恩師柯瑞(Philip J. Currie)的妻子艾娃科普豪斯(Eva Koppelhus)。正如同多數當地出土的琥珀,當研究人員們發現「艾娃」時,她已經被當地的珠寶匠打磨成寶石的形狀。儘管如此,研究團隊仍能從外露的尾部截面中取得大量的化學信息,上面富含高量的二價鐵便是血紅蛋白與鐵蛋白殘留的痕跡。
顯微鏡底下顯現出恐龍羽毛的結構。Credit: Xing Lida et al. |
除此之外,研究團隊也利用電腦斷層掃瞄重建了這條恐龍尾巴的三維立體模型。雖然這塊琥珀標本僅保存了大約八節的尾部脊椎,根據推測這只小恐龍的尾部原本其實應該有25節左右的尾椎,這些尾椎的骨骼型態顯示了「艾娃」應該是一隻典型的虛骨龍類(Coelurosauria),這個類群的演化支涵蓋了所有從暴龍超科(Tyrannosauroidea)的非鳥類恐龍到現今的鳥類。如果更進一步分析覆蓋在尾巴上羽毛的發展型態,「艾娃」很可能是一種基礎的手盜龍類(Maniraptora),介於竊蛋龍下目(Oviraptorosauria)與近鳥類(Paraves)之間。不過科學家們仍無法從這件標本中判斷「艾娃」的生長階段。
以亞佛瑞茲龍類(Alvarezsaurid)為形象建構的復原重建圖,亞佛瑞茲龍類是原始虛骨龍類的成員。Credit: Chung tat Cheung. |
或許這件發現並不讓人意外,但卻也充滿驚奇。尤其是在顯微鏡頭底下呈現出恐龍羽毛的樣貌,也許未來還有機會在琥珀中發現被完整包覆的小型恐龍。
References:
Xing Lida, McKellar R C, Xu X, et al. A feathered dinosaur tail with primitive plumage trapped in Mid-Cretaceous Amber[J]. Current Biology, 2016, 26: 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