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中獸的模式標本。Credit: Ryan Somma. Gallery,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 |
學名:Andrewsarchus mongoliensis
涵義:源自希臘文「安德魯斯的食肉獸」
生存年代:始新世中期,距今約4500萬年前
發現地點:中國,內蒙古戈壁沙漠
體型:未知
1920年間,時任美國紐約自然史博物館館長的奧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為了找尋推翻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證據,遂派出了遠征隊前往蒙古的戈壁沙漠以及中亞考察。帶隊的領隊便是當時美國知名的探險家安德魯斯(Roy Chapman Andrews),雖然他們未能達成最初的目的,但卻帶回了眾多大型哺乳動物的骨骼與一些關於恐龍的重要新發現。
安氏中獸(Andrewsarchus)的頭顱骨是在遠征第二年的春季被安德魯斯的一位華裔助理所發現的,而迄至目前為止,這件標本是目前唯一已知屬於安氏中獸的出土化石。這塊近乎完好的上顎顱骨標本尺寸相當驚人,全長84.3公分。吻部相當的寬闊,每邊的齒列各有三顆門牙、犬齒一顆、四顆前臼齒與三顆臼齒,其中第二顆門牙明顯的增大,尺寸可以比擬巨大的犬齒。
蒙古安氏中獸(Andrewsarchus mongoliensis)。Credit: Tiffany Turrill. |
當奧斯本在研究這塊巨大的頭骨時感到相當困惑,雖然那些巨大的門牙與犬齒看起來有點像狼一類的食肉目(Carnivora),但其他的構造卻又無法將其歸類為任何一種已知的動物。所以後來他認為其實安氏中獸可能是一種中爪獸類(Mesonychid)的成員,並根據其他中爪獸類成員的體型推估他的體型,認為安氏中獸可能是自恐龍滅絕以來最大的陸妻掠食動物。中爪獸類的成員是一群不尋常的動物,雖然在親緣關係上與其他的偶蹄類(Artiodactyla)動物相當接近,然而現存的偶蹄類諸如牛、羊、馬、鹿以及河馬都是植食動物,但中爪獸類的牙齒與強健的上下顎顯示他們其實是一類肉食性動物。
近來新的種系發生學研究則顯示安氏中獸雖然確實是偶蹄目的成員,但其實與中爪獸類關係較遠,反而比較接近完齒獸類(Entelodontid)、河馬以及今日的鯨豚。這個演化支在今天被稱為鯨偶蹄齒形類(Cetancodontamorpha),這個分類包含了所有現存的河馬形類(Whippomorpha)以及那些已滅絕的完齒獸類。其實不難看出安氏中獸與完齒獸類、河馬以及一些早期鯨豚在頭骨構造的相似性。
新式復原的安氏中獸與人類可能的比例。Credit: Mick Ellison. |
雖然始新世的世界已經是哺乳動物主宰的時代,但當時生存於地表上的哺乳動物顯然與今日我們所見到的面貌有著很大的差異。4500萬年前的蒙古戈壁氣候有特提斯海(Tethys Sea)帶來的水氣,氣候溫暖濕潤。隨著印度次大陸與歐亞大陸的碰撞擠壓而成的喜馬拉雅山脈(Himalayas)阻隔了來自海洋的水氣,最終使得原先居住於此處的動物群相繼滅絕。
References:
Osborn, H. F. (1924). Andrewsarchus, giant mesonychid of Mongolia. 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 (146).
Szalay, F. S.; Gould, S. J. (1966). Asiatic Mesonychidae (Condylartha, Mammalia).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32: 127–174.
Spaulding, M. et al.(2009). Relationships of Cetacea (Artiodactyla) Among Mammals: Increased Taxon Sampling Alters Interpretations of Key Fossils and Character Evolution. PLoS ONE. 4 (9): e7062. doi:10.1371/journal.pone.000706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