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古生物檔案04─裝甲林龍

裝甲林龍(Hylaeosaurus armatus)的模式標本NMH R3775。Credit: Sven Sachs & Jahn J. Hornung(2013).

學名:Hylaeosaurus armatus

涵義:源自希臘文「森林蜥蜴」

生存年代:白堊紀瓦蘭階,距今約1.36億年前

發現地點:英格蘭

體型:身長約5公尺,體重約2公噸

林龍(Hylaeosaurus)是第三種被命名的恐龍,同時也是科學上第一種被描述的甲龍類(Ankylosauria),當理查歐文(Richard Owen)建立恐龍(Dinosauria)這個分類群時便是以斑龍(Megalosaurus)、禽龍(Iguanodon)以及林龍這三個屬作為標準。

像林龍這樣的甲龍類恐龍外型極為獨特,這個類群的恐龍最早發跡於侏儸紀早期的勞亞大陸(Laurasia),並在白堊紀早期發展出高度的多樣性。雖然大多數的物種都生存於勞亞大陸,但在南方的岡瓦納大陸(Gondwana)也有少數的化石被發現。牠們背上多半披覆堅硬的骨板(Osteoderm),此外還演化出寬闊的骨盆以支撐身體的重量。像林龍這樣比較基礎的甲龍類成員尾巴還沒有尾槌這樣的結構來防禦來犯的掠食者,但他們的骨板之間經常還是長著突出的尖刺讓人難以接近。

就像禽龍一樣,林龍也是由吉迪恩曼德爾(Gideon Mantell)所命名描述的物種,同樣也出土於薩塞克斯郡(Sussex)的石灰岩採石場中,除了最早發現的模式標本之外,其他可能屬於林龍的化石標本多半相當零碎。雖然在西歐地區也發現過不少較基礎的甲龍類化石,但這些化石標本後來多半因為解剖特徵與林龍差異過大而被歸類為多刺甲龍(Polacanthus)。


References:

Paul, G.S., 2010,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228

Sven Sachs, Jahn J. Hornung, (2013). Evans, David C, ed. "Ankylosaur Remains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Valanginian) of Northwestern Germany". PLoS ONE. 8 (4): e60571. doi:10.1371/journal.pone.006057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