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Other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Others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

用鬍子對抗歧視

雖然我們身處於一個在人類歷史上文明最發達進步的時代,但仍不難找到各種存在已久的原始習慣。古代的人類需要快速的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分辨危險,所以總是習慣為自己認識的事物貼上標籤,儘管已經不用提心吊膽地過著被劍齒虎或穴獅捕時的日子,人們還是習慣為身邊的事物貼上標籤,比方說:外勞就是不老實、女生就是比較柔弱、白人都很有錢......等等。

所以每天都還是能夠在BBS上看到鄉民用「醜女」、「ㄈㄈ尺」、「母豬騎士」這樣的字眼在批評那些媒體上的女性,藉此紓發日常生活中的不愉快。儘管這樣的仇女言論出自無意之間,但同時也顯示了整個社會歧視女性或其他弱勢團體的氛圍仍舊陰魂不散。
Credit: The Bearded Lady Project.

這樣的氛圍在古生物學界當中也不例外,所以在歷史上許多關於古生物學家的形象總是充滿著男子氣慨的冒險家、有時帶著牛仔帽,並且留著一臉大鬍子。有時這樣的形象在職場中就有如「會員卡」一般,將他者與「她者」區隔開來,不論有意無意,這樣深植人心的刻板印象對女性的從業人員來說無非是一道玻璃天花板。

紀錄片製作人雷西馬許(Lexi Marsh)製作了一部新的紀錄片《鬍子女計畫:挑戰科學的面貌》(The Bearded Lady Project: Challenging the Face of Science),讓古生物學家愛倫柯拉諾(Ellen Currano)戴上了鬍子一窺在地球科學領域中長期存在的不公與歧視,試圖打擊在科學領域裡的刻板印象,並於本月初在懷俄明大學(University of Wyoming)首映。

柯拉諾曾提到自己在學術場合被邊緣化的經驗,且經常因為女性的身分被安排去參與許多非學術性的外部推廣活動,使得馬許開始有了拍攝本片的構想。所以她們決定以幽默的方式來呈現這樣的氛圍,並拍攝了一系列帶鬍子的女性古生物學家肖像,藉此激勵那些在科學領域努力奮鬥的女性。此外,這支紀錄片與展覽的收益將用於支付未來將投入此一領域的女性科學家。

欲了解更多詳情請洽:http://thebeardedladyproject.com/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好書推薦─《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化石獵人與35億年的演化奇蹟》

《25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化石獵人與35億年的演化奇蹟》台版封面。Credit: 臉譜.
原文書名:The Story of Life in 25 Fossils: Tales of Intrepid Fossil Hunters And the Wonders of Evolution
作者:唐納普瑟羅(Donald Prothero)
譯者:鍾沛君
出版社:臉譜

雖然介紹已滅絕動物或化石的科普書並不少見,但是本書透過演化學的觀點來切入這個主題,作為對古生物學、化石生物學或對巨觀演化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我想這是本相當不錯的入門書。

對於那些閱讀過不少古生物學科普刊物或書籍的讀者應該都不會對作者唐納普瑟羅感到陌生,致力於科普寫作的他至今已經出版了超過35本以上的著作,其中《演化:看看化石怎麼說?為什麼有所謂!》(Evolution: What the Fossils Say and Why It Matters)也即將於明年推出第二版。

本書挑選了25個主題,自生命起源之初、埃迪卡拉生物群再到植物登上陸地,當然也少不了大家最熟悉與熱愛的三葉蟲、恐龍和那些已滅絕的大型陸生哺乳動物。其中幾個先前這邊稍微介紹過的主題,像是龜鱉目的演化與蛇類的起源,在本書中也都有更詳盡的介紹。本書成書於2015年8月,在此之後陸續又有更多新的發現出土,所以有些在現在看來章節難免未能跟上當前最新的第一手資訊,但絕對仍是對於演化或是古生物學有興趣的讀者必須入手的一本科普讀物。

儘管如此,仍有一件事不得不提起。過去我未曾入手過臉譜出版社出版的任何科普讀物,但根據過去購買該出版社文學類書籍的經驗,臉譜出版的讀物都具有相當程度的翻譯水準與質量。但是這點並未反映在本書的翻譯上,本書的翻譯有時不僅文句不通順,在翻譯人名與生物學名上也經常性地出現各種誤植與誤譯。在本書的第一章最後一段就出現意味不明的亂碼,就連大家最感興趣關於恐龍的章節都出現諸多錯誤。雖然這些缺點導致本書在閱讀品質上不盡理想,但仍推薦各位前往書店選購,希望出版社未來再版時應再多加注意並做出適度的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