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茲‧諾普查/Franz Nopcsa von Felső-Szilvás (1877-1933) |
匈牙利裔的探險家、古生物學家、民族學者,同時也是一位公開的同性戀者。他不僅是奠定了化石生物學(Paleobiology)研究基礎的第一人,同時也是20世紀初阿爾巴尼亞民族學領域中的重要人物。
1877年生於當時仍是奧匈帝國轄下外凡尼西亞(Transylvania)的貴族家庭。18歲那一年,諾普查的妹妹伊洛娜(Ilona Nopcsa)在家中的莊園內發現了巨大的頭骨,後來被諾普查帶回至他當時求學的所在地維也納,並交給了當地的地質學家鑑定這塊頭骨的來歷,之後這塊頭骨被鑑定為一種恐龍。
諾普查親手繪製的沼澤龍模式標本。Credit: Franz Nopcsa. |
根據他的自述,這是他第一次看過化石,並使得他未來走上成為古生物學家的道路。諾普查在中學畢業後進入維也納大學(University of Vienna)就讀,以便繼續專研他所需的專業知識,並開始撰寫正式的研究論文。直到1899年,他完成了他的第一個學位,在其發表的研究中將這種恐龍正式命名為外凡尼西亞沼澤龍(Telmatosaurus transsylvanicus)。
諾普查繪製的多刺甲龍(Polacanthus)骨骼復原圖。Credit: Franz Nopcsa. |
相較於其他體型巨大的蜥腳類恐龍,馬札爾龍身長僅6公尺長、體重也只有1噸左右,與其他同類群的親戚來說可說是相當的迷你,甚至當時不少人懷疑馬札爾龍其實是幼年的蜥腳類恐龍。諾普查注意到當時外凡尼西亞的地形相當破碎,許多現在是陸地的地區在7000萬年前的坎帕階(Campanian)其實浸沒在特提斯海(Tethys)之中。所以他認為這些恐龍的體型其實是為了適應島嶼生態系所產生的結果。
直到2010年,史泰因(Koen Stein)等人才證實了諾普查當年的假說是千真萬確的;另一種生存於侏儸紀的小型蜥腳類恐龍─歐羅巴龍(Europasaurus)的發現也證實了這類因為環境而侏儒化的現象確實也存在於其他恐龍身上。
原鳥(Pro-Aves)的想像圖。Credit: Franz Nopcsa. |
現代被廣泛運用來鑑定化石個體年齡的組織學技術也是出自於諾普查之手。早在1930年代,他便提出透過運用骨骼切片下類似年輪的構造來推算恐龍與其他古生物生長發育的狀況。透過對鳥類解剖構造的觀察,他同時也是早期鳥類源自恐龍假說的支持者。此外,他還引用了生物學理論提出了許多鴨嘴龍類(Hadrosaurid)可能具有雌雄二型性的假說。這些前衛的看法也都在當代被證實,諾普查無疑是走在時代尖端的學者。
在古生物學以外,諾普查也與鄰近的阿爾巴尼亞關係良好,這個位於巴爾幹半島的國家當時仍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底下的一個亟欲獨立的省份。諾普查是當時少數遊走在山間的外地學者,並在當地採集地質學、氣象學與民族誌第一手素材的同時,他也參與了支持阿爾巴尼亞的民族獨立運動,甚至在當地正式獨立後被推舉為王位的候選人。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他也帶領著一群阿爾巴尼亞志願軍在背後為奧匈帝國從事諜報工作。可惜好景不常,在大戰之後奧匈帝國淪為戰敗國,諾普查家族轄下的莊園被移交給了羅馬尼亞,失去俸祿的他窮困潦倒,即使如此仍努力地試圖維持原本的學術工作,並且將他大多數的化石蒐藏賣給了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至今仍兀立於外凡尼西亞的諾普查故居。Credit: ArtXpert Gallery. |
1933年4月25日,諾普查仍不敵經年抑鬱,在迷昏了他長年的秘書兼戀人多達(Bajazid Doda)後與其一併離開人世。儘管如此,諾普查遺留給世人的科學遺產仍是相當龐大的,並且仍會繼續為後人所傳頌。
後記:
本文獻給所有因為少數特質而被迫獨自面對龐大體制壓迫的人們,不論你們的資質平庸與否,都不該被當成避而不談的問題。不要輕易地踏入那些缺乏想像力的人們為你們鑄好的模件裡,你們的存在是無庸置疑的!
References:
David B. Weishampel & Oliver Kerscher (2012): Franz Baron Nopcsa, Historical Bi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leobiology, DOI:10.1080/08912963.2012.68974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